Compose 的使用方式非常简单,基本上就是下面的三板斧:
- 定义 Dockerfile
- 定义 docker-compose.yml
- 运行 docker-compose up
其实 compose 提供的命令可以管理应用的整个生命周期:
- Start, stop, rebuild services
- 查看运行中 service 的状态
- 输出运行中 service 的日志
- 在 service 中执行一次性的命令
本文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 demo 来介绍 Docker Compose 的基本用法。说明:本文的演示环境为 ubuntu 16.04。本文的演示代码可以从 上下载。
安装 Docker Compose
安装 Docker Compose 前请先在本地。
Docker Compose 的安装十分简单,在 ubuntu 中直接把可执行文件下载到本地就可以了。$ sudo curl -L https://github.com/docker/compose/releases/download/1.22.0/docker-compose-$(uname -s)-$(uname -m) -o /usr/local/bin/docker-compose$ sudo chmod +x /usr/local/bin/docker-compose
其中 1.22.0 是最新的版本。当然 Docker Compose 是个开源项目,你可以选择安装不同的版本,或者是自行编译。下图为笔者安装之后显示的版本信息:
注意,默认的安装并不包括命令补全功能,也就是说像 docker-compose restart 这样的命令,你输入 docker-compose re 后按 tab 键是无法自动补全的。想要这个功能还需要额外的安装,以 Bash 为例,执行下面的命令:
$ sudo curl -L https://raw.githubusercontent.com/docker/compose/1.22.0/contrib/completion/bash/docker-compose -o /etc/bash_completion.d/docker-compose
然后重新登录 Bash,就可以通过 tab 键自动补全命令了!
创建演示 demo
下面的示例来自 docker 官网,就是一个简单的 Flask 网页应用,后端使用 redis 存储数据,其 web server 的代码如下():
import timeimport redisfrom flask import Flaskapp = Flask(__name__)cache = redis.Redis(host='redis', port=6379)def get_hit_count(): retries = 5 while True: try: return cache.incr('hits') except redis.exceptions.ConnectionError as exc: if retries == 0: raise exc retries -= 1 time.sleep(0.5)@app.route('/')def hello(): count = get_hit_count() return 'Hello World! I have been seen {} times.\n'.format(count)if __name__ == "__main__": app.run(host="0.0.0.0", debug=True)
代码非常简单,就是对请求计数并显示给用户。为了增加健壮性,在访问 redis 时做了一点处理:尝试访问 5 次再报错。把上面的代码保存到文件 app.py 中。
要运行上面的代码,需要在环境中安装 flask 和 redis 包。创建 requirements.txt 文件,编辑其内容为:flaskredis
创建一个保存项目文件的目录,比如 composecounter,把 app.py 和 requirements.txt 文件都放进去。
创建 Dockerfile 文件
接下来我们需要把上面的应用打包到容器镜像中。在 composecounter 目录下创建 Dockerfile 文件:
FROM python:3.4-alpineADD . /codeWORKDIR /codeRUN pip install -r requirements.txtCMD ["python", "app.py"]
上面代码的含义为:
- 使用 python:3.4-alpine 作为基础镜像
- 把当前目录添加到镜像中的 /code 目录
- 设置容器中的工作目录为 /code
- 安装 requirements.txt 文件中指定的依赖包
- 把容器启动时的默认命令设置为 python app.py
-
给大家推荐一个架构群:698581634 进群即可免费获取资料。
创建 compose 配置文件
终于来到本文的重点了!我们需要创建 Docker Compose 的配置文件来定义我们的应用。
YAML 是一个可读性高,用来表达数据序列的格式。Docker Compose 使用 YAML 格式的文件作为配置文件。 在 composecounter 目录中创建 docker-compose.yml 文件,其内容如下:version: '3'services: web: build: . ports: - "5000:5000" redis: image: "redis:alpine"
第一行的 version: '3' 表示当前的配置文件使用的语法版本。
services 中的内容指明该应用一共定义了多少个服务(容器镜像)。在运行时,一个服务是指从该镜像启动的一个或多个容器。 在我们的示例中一共需要两个容器镜像。web 服务由我们自己通过 build . 命令构建,映射的端口是 flask web server 默认的 5000 端口。 redis 服务则直接使用官方的镜像。构建并运行示例程序
在 composecounter 目录下执行命令:
$ docker-compose up
跳过那些繁琐的输出,我们直接访问本机的 5000 端口:
一个 web 应用程序运行起来了,并且输出了我们访问服务器端的次数,看起来还不错!
如果要让容器安静的运行在后台,加上 -d 选项就可以了:$ docker-compose up -d
背后的事情
分析 docker-compose up 命令的输出可以看清事情的真相,但是日志过于繁琐,我们只说重点:
- 创建名称为 composecounter_default 的网络
- 使用 Dockerfile 构建 composecounter_web 镜像
- 创建容器 composecounter_redis_1 和 composecounter_web_1 并加入相同的网络
如果你手动去执行这些操作还是挺很繁琐的,现在一个命令就搞定了,还可以把相关的代码和配置统统的用版本管理工具管理起来。
总结
虽然示例程序能够运行起来了,但我们只是来到了一个新的起点。Docker Compose 被设计来管理应用的整个生命周期,我们也可以用它来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。笔者将在接下来的文章中介绍更多 Docker Compose 相关的内容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cnblogs.com/sparkdev/p/9753793.html
参考: